推動事工
  信仰共同體
生活共同體
 
  教會再發展與事工更新
一領一新倍加
領袖訓練
  夥伴宣教
 
首頁 > 推動事工 > 生活共同體 > 領袖訓練
領袖訓練

URM(Urban Rural Movement)城鄉宣教運動
這是一套以愛與公義為原則,非暴力為手段,組織人民爭取權力的訓練工具。在極端絕望無力感下,如何從具體、迫切、可勝及不導致社區、社團分裂的事題(Issues) 著手,藉社會事題分析的四步驟:
(一) 透徹地收集,分析與此事題相關的資訊;
(二) 社區/社團成員就此事題,做理念上/價值觀上的省思;
(三) 分析現行的策略模型,進而探究可行的策略;
(四) 研擬社會行動計劃及步驟。
如此,則可達到 organizing people for power,即自授權力的目的,需要有組織,願意參與行動的成員及能幹的組織者。

本訓練共分三個階段,初級班、中級班與高級班(師資班),初級班著重於「社會事題分析」,並根據該分析採取必要的「社會運動」;中級班則偏重於「社會系統分析」和「狀況分析」,此階段是讓參與者在面對特殊的社會事題中,更有效的分析社會體制;高級班則是講師儲備訓練,在已接受初級與中級班訓練後的學員,透過組織被認定有潛能成為講師和支援人士所設計,他們被有計劃的訓練成為初、高級班的助理以及未來計劃的學習講師,然後成為共同訓練講師,最後成為帶領講師。初、中級班訓練周期約5-9日,高級班則必需有更長的時間參與(包括課程內容與擔任初、中級班助理)。

參與者可學到:
※權力的來源及如何協助人民爭取權力
※如何有效的選擇事題與分析事題
※有效克服人民的無力感
※團體互動及傾聽、有效的溝通
※尋找人民痛的根源以及有效的解決策略
※獲得共同行動取向和步驟共識
※獻身與服務,共創理想的未來

計劃目標
初級班
--尋找人民的痛
--社會問題分析模型
--價值觀反省的過程
--策略計劃模型/可行的解決策略
--社會行動的步驟
--愛、公義、權力的關聯
--權力遊戲
--我們的願景
--有效溝通的模式

中級班
--社會結構與生產變遷
--個別的社會體系結構與官僚體系結構
--小組討論與報告
--專題
--社會體系
--模擬遊戲
--社會行動角色
--決志委身服務

高級班
--訓練的程序—索引(辦理訓練的過程/程序/方法)
--課程的結構
--方法論
--體制改變
--非武力抗爭的理論與實踐
--小組討論與報告
--社區參訪
--訓練者的選擇與資源
--實習與助理

 

TPN (Third Party Neutral) 中性第三者/衝突解決促解者
這是一套改變態度、增強說服力與溝通的新技巧,可由內而外改變態度,由點、線到圓建立群體。

在人權自由與社會多元劇變的時代,如何化「衝突為和諧」,已是每人必須面對的挑戰。任何社會,團體內外都有衝突 (conflicts),只有大小及嚴重度之別。個人或團體為克服不公義、岐視、剝削、壓迫,或為謀取應得的福祉、安全、理想的實現。社會的整全進步及合諧,營造多元有活力的公民社會(Civil Society),都會遭遇到衝突的處理,解決,避免及轉型 (management, resolution, prevention & transformation) 的問題。

本訓練將以創新的思維,互動教學與體驗方式幫助您「由內而外」作「衝突分析」,了解各層面與階級的衝突。衝突解決與衝突轉型之道。再以點、線到圓的溝通方式,來培育人際關係之尊嚴、尊敬與信任。以非暴力溝通的技巧,由教會擴展到整個社會,使臺灣邁向文明社會的轉型運動。在課程中,從事資訊收集及分析等準備工作,較注重溝通、非暴力溝通、促解,調解,對談技巧之實踐。

本訓練分為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單元,每單元各40小時的訓練課程。第一單元(TPN 1)【養成一位中性第三者】,是最根本的訓練;第二單元(TPN 2)【發展促解技巧】;第三單元(TPN 3)【發展調解技巧】;第四單元(TPN 4)「原理、實踐與回顧」;最後一單元(TPN TT)「講師訓練」將於加拿大進修。如果修完每一單元40小時,可由加拿大衝突解決學院認證並發給證書。如果修完160小時,進而可運用到和平營造、衝突轉型之發展,並進階成為認證之講師。

計劃目標:
中性第三者第一單元
-成為一位傾聽者,非暴力溝通。
-學習引導各方進入具有目的的運作程序,而不涉及紛爭之內容,亦不挑起衝突的方法。
-學習避免助燃衝突的知識或行為。
-瞭解運用和解、調解、促解、談判、對談、仲裁的有效運作程序。
-認知中性第三者的原則、角色定位與指導準則。

中性第三者第二單元
-把中性第三者之觀念運用到群體相關事件之處理程序中。
-受訓者可學習有關困難境況的處理方式。
-探索或大或小的群體,提高創意,潛能的各種解決方法。
-組織(機構)內部員工衝突處理,士氣提昇。

中性第三者第三單元
-體驗自己成為社區學習的成員。
-了解一位中性第三者的內心與外在的世界-尤其是處於調解者的境況。
-考慮調解的角色是衝突解決一有效的運作程序。
-增強作為中性第三者以有用的技術運用在調解者的角色上。

中性第三者第四單元
-複習前三單元。
-中性第三者變遷之角色。
-根深蒂固衝突的理論。
-以利益為主和原則為基礎的談判。
-衝突管理制度設計。
-中性第三者採用方法的涵蓄價值。


OST (Open Space Technology)開放空間技巧/組織轉型引導者
這是一套組織成長與改造的技術。
人間的組織,如同人體有其生命週期。前者的組成及運作的複雜度,不如後者。為克服週期內可能發生的困難,衰退,甚至死亡,人們可嚐試各種器官有限度的移植 (transplanting) 以改善生命品質或延續生命,而組織則可藉 OST 改造組織,理論上可無期限地改造,更新其組織生命。著力點可依必要宗旨遠景(vision)作更新,及思考成員的改善切入。決策方式的改進,及組織結構的改變等。改造或移植的良機,在人體及組織的實際需要上有區別。前者往往是等到生理上確有需要(衰退期),有器官及妥善的技術時。但組織的改造或更新則應在成熟期,以易於把宗旨遠景提昇到更高的層次。

開放空間會議技巧為Harrison Owen 1989年在印度歌亞(Goa,India)所開創,其為一個開會、研習的方式,過程中會自動產生溝通互動、合作、創新以及面對挑戰和轉化的策略。這個會議方式,尤其適用於正面臨複雜問題的組織或社區,每個人對解決問題的方式毫無頭緒,相關的人際關係差異很大,這種問題大家覺得非處理不可的時候,就是進行開放空間會議的最佳時機。會議當中,參與者會覺得被激發、活化、對自己和整個團體的所創造的成果感到興奮。其中的委員會或任務小組會持續幾個禮拜幾個月甚至幾年去完成所定的目標。

一場半天或一天的開放空間會議,可以讓人們很快得找出共同的問題和機會。形成連結的網絡,兩天半的會議,可以找出問題、機會和行動計畫並將所有的報告交到參與者手上。

開放空間會議,也是一個可以相互討論的平台,沒有人知道答案,對未來及未知保持開放的心胸,以隨時準備迎接驚喜的心勇敢的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時也開放自己傾聽別人的想法。

對於追尋建立一個民主及主權獨立國家的台灣人而言,一個公義與和平慈愛的公民社會,是我們追尋的理想,然而過去數十年來的奮鬥,許多前輩透過不同的方法,造就民主台灣,但是公義的社會仍然未實現,過去城鄉宣教組織(Urban Rura Mission, URM)曾經成功的組織人民爭取權益,我們很感謝Rev Dr. Ed File和Dr. Albert Lin的帶領,陳校賢教授2002年起在長榮大學設立衝突研究中心,將中性第三者(Third Party Neutral, TPN )引進台灣,為了轉化目前衝突激烈的社會,帶來轉化為和諧的契機,林哲夫教授更在2004引介Rev Dr. Larry Perterson帶領台灣社會的非政府組織、政府組織與非營利組織的領導者,舉辦開放空間會議,將開放空間會議(Open Space Technology, OST)引進台灣,這個會議方法對於組織的活化、自我改造,具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每一個組織或社區的存在都有他的生命週期,它所經歷的幾個階段包括:創立、成長、高峰、持平、衰甚至包含解散(死亡)等階段。一個組織或團體假如要長久維持成長,就必須找出活化組織的精神,以自我改造的方式鼓勵組織的成員尋找組織新的目標,激勵精神的再生。如此,組織才能繼續創新與存在的價值。

如下圖 : 組織如同一個有機生命體。

開放空間會議技巧的進行,包含下列的步驟:
1.參加者第一個看到的是圍成圓圈的椅子,中間無其他任何物品及呈現成果的地方
2.了解主辦單位的期待,為何會選此主題和我面對的情況
3.引導者(facilitator)引導成員了解主題、敘述進行的程序和原則
4.參加者中有人提出與主題關的題目讓成員依照它可參加貢獻的題目來參與
5.發提者帶領參加本組的成員針對它所提出的題目進行開放的討論並以電腦記錄,完成之後貼在消息欄
6.將各組討論的成果影印給所有參加的成員閱讀,並尋求行動方案

開放空間會議技巧進行時原則如下:
1.Whoever comes is the right people
(參加者都為最適當的人)
2.Whatever happens is the only thing that could have
(無論發生什麼事,都是當時只能發生的)
3.Whenever it starts is the right time
(現在開始就是最適當的時間)
4.Whenever its over, its over
(該結束的時候就結束了)

Law of two feet
(雙腳法則)

If you are neither learning nor contributing , Move on!
(當你覺得無法得到學習或貢獻時就離開吧)

所以簡單的說,開放空間會議是…
※一個人們可以有效討論以解決錯綜複雜、暗藏衝突且亟需立即處理的意替並觸動組織改變的過程。
※一個開展領導能力、擴展團隊對行動的成橠一及責任感的方法
※一個規劃、會談、資訊蒐集與分享的過程
※一個激發創造力與熱枕的途徑,讓人們如在咖啡休息時間般地全心參與,讓人們有如參加一場充電營後般精力充沛,有如一場專注的會議,能夠產生具體可行的行動方案(http://www.frontier.org.tw/ost/def.htm)。
※Open Space Technology is used for spirited,self-organizing meeting and for engaging people and organization in change processes。----- Revd.Dr. Larry Peterson (http://www.spiritedorg.com/open.htm)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